千年古刹灵谷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钟山东南麓。它始建于梁天监十三年(公元515年),移建于明洪武十四年(1381年),尔后屡有废兴。民国时迁至原寺之龙神殿,遂成今日的灵谷寺。这座昔年的“第一禅林”,在饱经历史的风雨沧桑之后,其规模虽已不及旧时那般巍峨宏敞,但其钟灵隽秀、寂静庄严之神韵却不减当年。多少南来北往的游人香客,一俟进入这掩映在碧海深松中的“人间净土”,每每流连忘返,咸有所悟。
一、烟雨苍茫兴废事
灵谷寺旧址在钟山之左独龙阜玩珠峰前。昔年金陵有神僧曰“宝志禅师”。禅师俗姓朱,名宝志,系栖霞东阳人。传说南朝宋文帝十三年丙子,宝志示迹于东阳镇的古木鹰巢中。民人朱氏之妻听到小儿的啼哭声,便归家报信,朱氏缘树抱下,“举为子”。其面方正,莹澈如镜,手为鸟爪状。七岁时依钟山道林寺大沙门僧俭出家,修习禅观,坐必逾旬。宋齐之交,稍显灵迹。其行止无定,经常剪尺扇镜挂于杖头,身著锦衣,披发跣足,常出入于街巷,或索要饭菜,或累日不食而无饥状。还能预言征兆,悬识他心,一时之中,分身数处,可谓“神通”莫测,时人呼为志公。齐武帝认为他是故意惑众,将他收付建康监狱中。然而早晚都有人见他又游行市里。随即到狱中查验,却见其仍在狱中。梁武帝未登基时即已信佛,敬其神异,便尊之为师。一日,武帝与宝志登钟山定林寺,宝志指前岗独龙阜说:“地为阴宅,则永其后。”武帝问:“谁当之?”志公说:“先行者当之。”至天监十三年十二月,宝志坐化于华林园佛堂,终年九十七岁。武帝感其遗言,用二十万铜钱买下定林寺前宝志所指之地葬之,同时建开善精舍。当时名臣陆倕制铭于冢内,王钧勒碑文于寺前。永定公主以汤沐之资,在墓前建五级浮屠,称“志公塔”。后改精舍为寺。唐朝乾符时,改名为宝公院。南唐昇元时徐徳裕重修。后主开宝三年改为开善道场。宋太宗更名为太平兴国寺。明初改为蒋山寺(蒋山,即钟山的别名。东汉末年,秣陵县尉蒋子文追逐盗贼,受伤死于钟山,葬钟山之阴,造蒋子文庙。吴大帝孙权时追封蒋子文为蒋侯。后为避孙权祖钟之讳,遂改钟山为蒋山)。明太祖朱元璋为建陵寝,相中独龙阜玩珠峰这块风水宝地,遂将蒋山寺及周围寺庙搬迁至钟山东麓西距朱湖洞(即今紫霞洞)不到五里的地方。其地中宽外敞,回峦复阜,左右相向,俨然祗树之境。洪武十四年动工,第二年六月十三日完工。朱元璋题名为“灵谷禅寺”,山门书“第一禅林”。清人吴云一语道出灵谷寺的涵意:“其名灵谷者,非佛灵之灵,非邀灵之灵,非空灵之灵,乃念生灵之灵,欲诸佛慈祐于民,如呼谷谷应。”明代以后,灵谷寺屡遭毁坏,明宣德年间遭大火,成化时复遭损毁。清顺治年间寺毁,唯无量殿和志公塔尚存。清咸丰年间又遭兵火。民国时期为建烈士陵园,旧寺被毁,灵谷寺被移至清同治六年所建之龙神殿,易其匾曰“灵谷寺”。灵谷寺所有在陵园界内之寺地均为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征收。“文革”期间,灵谷寺复遭劫难。灵谷寺恢复僧相并开展正常接待活动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。
二、灵迹胜景数珠玑
明以前的灵谷寺在今之明孝陵,现已无形迹可寻。明时的灵谷寺,极其雄伟壮阔,宏旷非凡。自山门(在今南京体育学院与钟山之间)至殿宇,一路“排森松摩云汉”,绵延五里,松风不绝于耳。清人王友亮在诗中如此描述灵谷深松:“窈窕入灵谷,苍茫度深松,斜阳倒影不到地,著眼一片秋烟浓。”好一个“斜阳倒影不到地”,真真写绝了灵谷深松这一“无漏”之景致。驻足四望,只见林中虬枝蛟蛟,如龙如蛇,遍地瑶草仙卉,碧紫烂漫,明人焦竑入此深松所体会的“禅心随步寂”的意境,也为古往今来的多少游人禅客灵犀相通。出林有放生池,池后是金刚殿。金刚殿后依次为天王殿、无量殿、五方殿、法堂、众律堂等。志公塔笔立于后。寺中殿宇如云,浮屠矗立,并有八功德水萦绕其间。寺内的志公塔、三绝碑、泰定钟、八功德水、琵琶街等古迹名胜,殊令人赏心悦目,意趣盎然。唯惜今人已不能再欣赏到这些胜迹了。
志公塔梁时建。塔下藏志公全身舍利,其顶嵌有琉璃宝珠,亦称玩珠塔。原立于开善寺前,后迁至灵谷寺的法堂后。宋人曾极咏之曰:“六帝园林度劫灰,独藏灵骨葬崔嵬,行人指点云间路,换得齐梁一梦回。”
三绝碑 唐时刻。梁武帝曾命大画家张僧繇为宝志禅师画像。后来,唐代大画家吴道子重摹。大诗人李白赞云:“水中之月,了不可取。灵空其心,寥廓无主。锦幪鸟爪,独行绝侣。刀齐尺梁,扇迷陈语。丹青圣容,何往何所。”大书法家颜真卿书,立于塔的正面。世称三绝碑。
泰定钟 元泰定年间铸,赵世延铭。铸造此钟所用黄铜数万斤。传说冶炼的时候曾将宝珠投入铜液中,钟成见珠若在其上。其制作精古,明时存于无量殿前。铭文赞之“鲸音沨沨,警愦震龙”,“振宗风于无穷”。
八功德水 在钟山道卿岩下,紫霞洞附近的悟真庵后。其水有“一清、二冷、三香、四柔、五甘、六净、七不馈、八蠲疴”八种功德。自梁以来,帝取供御。寺僧以竹为渠,引水入寺,迂回九曲,名曰竹递泉。宋人曾极有诗诵道:“数斛供厨替八珍,穿松漱石莹心神,中涵百衲烟霞气,不染齐梁歌舞尘。”诗中将其超凡脱俗之性发挥到了极致,令人心驰神往。清道光十二年八月,两江总督陶文毅公澍书“水不在深”四字,置匾于此。今人谭延闿墓址,即在昔日八功德水“曲水流觞”处。谭墓在灵谷寺东北,修谭墓时特在入口处建龙池而将八功德水加以保留。龙池四点七米见方,围以石栏。
明太祖为建陵寝,拆迁灵谷古寺,扩大了规制,使之“可容千僧”,为天下第一禅林。但拆迁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存传衍有其不利的一面。清朝乾隆皇帝南巡灵谷寺时曾表示过他的不满:“建陵迁古寺,儒释典俱违。”清帝的批评也许有其政治偏向,然亦不无道理。
灵谷寺虽然隆圣一时,但历经沧桑变化,今天已所存无多了。明时移建的灵谷寺之殿宇唯无量殿仅存,仍为旧制。
无量殿 灵谷寺的一座主要建筑,以供奉无量寿佛而得名。殿高二十二米,宽五十三点八米,纵深三十三点八八米。分作五楹,纯瓦空构,不施寸木,没有一根横梁,全部用巨砖砌成券洞穹窿顶,所以又称作“无梁殿”。其殿顶重檐九脊,上盖琉璃瓦,正脊上建有三座喇嘛塔。其时间之长、规模之大,为国内砖结构无量殿之首。明正统年间敕赐藏经在此。殿中供三大佛,两旁塑二十四诸天,壮丽精工,诸刹罕有。1928年,国民政府曾将无量殿改为国民革命将士纪念堂,毁殿内佛像为祭堂,佛龛等改为大砖台,陈设祭器,四壁嵌碑一百一十块,石壁上刊刻北伐阵亡将士三万三千一百二十四人的姓名和军级。堂内有祭坛三座,各嵌石碑一方。中碑刻“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”,灵位左边的石碑刻“中华民国国歌”,右边的石碑刻“国父遗嘱”。
三、古庙香火续前缘
明时所建的灵谷禅寺于今已演变为灵谷公园,为南京东部三大胜景之一,当年灵谷寺的大门被改建为阵亡将士公墓的正门其额镌有“灵谷胜境”四字。此门仿传统建筑形式,上盖绿色琉璃瓦,下辟三个拱门。大门两旁红墙的尽头,还各有一个偏门,以通车马。门前有石狮一对。从正门有青石甬道直达牌坊,牌坊的地点,是原天王殿的旧址,天王殿毁后,又曾在此建大雄宝殿,修建公墓时,将大雄宝殿拆除,建造了这座阵亡将士牌坊。牌坊为五楹,高十米,宽十六点六米,钢筋水泥结构。牌坊的北面是祭堂,即无量殿。公墓在无量殿后,一共有三座。第一座公墓居中,在无量殿后的五方殿旧址;第二、三公墓分别在无量殿东西两侧各三百多米远的山坡上。第一公墓葬阵亡将士,第二公墓后改为邓演达墓,第三公墓未使用。阵亡将士纪念馆在墓园的后方,原灵谷寺律堂的旧址处。原名“松风阁”,1929年修中山陵时所建,九楹二重,琉璃碧瓦,雕梁画栋,庄丽典雅,建公墓时改为纪念馆,现为灵谷公园茶座,仍名松风阁。松风阁后,有一条一百米长的甬道,甬道的尽头,便是灵谷塔。塔高六十多米,九层八面,塔的底层有蒋介石题写的“精忠报国”四个大字。此塔原名灵骨塔,系阵亡将士纪念馆。
志公殿 志公塔前百余米处,建有志公殿三间,中供志公禅师及清如、澈如二胁侍像。“文革”时被毁,今重修但像未复原。志公殿前有飞来剪,相传此山有蛟,铸生铁剪以镇之。其实为古代建筑大殿立木架梁时用以起重的工具。剪旁有一巨石,精制盘龙,俗称盘龙石。
明时所凿放生池,现今犹在,其位置在今灵谷公园正门前。相传灵谷寺落成后,朱元璋前往巡察,觉得寺前过于空旷,遂令掘一放生池并置假山于其前。岸边砌石,栽莲数百株于内。放生池亦名万工池,因其为太祖役万工所掘而得名。
清同治六年,灵谷寺兴建一所祈雨道场——龙神殿(祠)。据说为曾文正公所建。龙神殿保存较为完整,为今天的灵谷寺所在地。
灵谷寺 位于无量殿左侧,为碧海深松所环抱。寺前有巨型照壁一座,上书“普济圣师应化真身道场”十字,三个山门一字排开,正门橫楣“灵谷寺”三字为大书法家于右任所题。入门有佛龛,弥勒佛慈眉善目,笑迎宾客。佛龛背后为韦驮菩萨。东侧墙上嵌有“灵谷寺龙神庙记碑”,为曾国藩撰并书。西侧嵌有“祈雨碑”。从前殿经一宽阔甬道至大雄宝殿。殿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和迦叶、阿难二弟子像,殿两侧列十八罗汉像,为明代雕塑,观之栩栩如生。跨入解脱门有观音殿,现已改为玄奘法师纪念堂。中供玄奘法师译经坐像。像前奉玄奘法师顶骨纪念塔一座,塔为十三层,木质雕刻,造型古朴典雅,制作精致。塔内藏玄奘顶骨,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,1942年发掘于南京中华门外大报恩寺内。后来顶骨被分为八份,九华山塔葬一份,天津、成都、北京、广州等地各分有一份,侵华日军盗走两份,汪伪文物管理委员会存一份(解放后该份由南京博物院接收)。1954年南京市佛教界以映彻为首与博物院协商将玄奘顶骨请供于毗卢寺。1963年,举办玄奘法师诞辰一千三百年纪念活动,会场设于栖霞寺,遂移供于栖霞寺,“文革”时为文保会收藏。1973年,为了接待日本友人大谷莹润长老,经周恩来总理特批,首先开放了灵谷寺,并将佛教圣物——唐玄奘大师顶骨舍利移入寺内供奉。两侧陈列玄奘法师生平事迹和他所译撰的《瑜伽师地论》、《大唐西域记》等。出总持门是“深松觉苑”。苑中种异种牡丹、天竺、兰花、腊梅、桂花树,花开时节芳香四溢。苑之正中为一两层楼房。上为藏经楼,藏有清《龙藏》一部,共七千余卷,并藏有珍贵的影印《碛砂藏》一部。楼下法堂正中悬挂宝志禅师画像及李白所作赞诗,系江浦狮子岭兜率寺住持园霖法师所仿摹。法师以其佛画与书法著称。
灵谷寺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之一,自七十年代开放以来,已接待了成千上万的游人、香客,并与海内外开展了广泛的佛教文化交流活动。泰国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、新加坡、日本、加拿大、美国等国家,以及台湾的许多佛教团体和友人都光临过灵谷寺。1992年5月以来,前任住持真慈法师曾多次率团,赴日本、韩国、美国、新加坡、香港等国和地区,进行法务交流及访问。1980年,真慈大和尚住持灵谷寺后,对灵谷寺进行了全面维修,重建了山门、大雄宝殿、祖堂、客堂、志公殿、藏经楼,新建了观音宝阁、玄奘院等建筑。现任住持净然法师在真慈老和尚的基础上,又兴建了三圣殿、上客堂、妙光讲堂、香积缘素菜馆、真慈老和尚纪念堂、法物流通处等工程。目前已颇具规模。
如今的灵谷寺,四周苍树环抱,花香飘逸,佛音缭绕,钟声悠扬,不仅是学风严谨、道风纯正的清净道场,还是闻名遐尔的观光胜地。